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从荒漠到绿洲,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奇迹

   2020-11-25 4960
核心提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更替兴衰,沧海亦可变为桑田,自然的力量太过强大。在江西省吉安市,却有这么一个地方,不是靠自然,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更替兴衰,沧海亦可变为桑田,自然的力量太过强大。在江西省吉安市,却有这么一个地方,不是靠自然,而是靠人力,将毫无生气的不毛之地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试点。
 
千烟洲,这个产生奇迹的地方,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魔法”拥有足以媲美自然的力量?
 
让我们随着千烟洲37年的变化,感受立体农业模式产生的能量。
 
 
 
 
这是一片曾经只有七户人家的荒芜土地,从无人问津到被联合国盛赞,它用了近30年。
 
一户一烟,千户千烟,故名千烟洲。千烟洲,曾是江西吉安市泰和灌溪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由于树木过度砍伐、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村里人员外流严重,一度只剩下七户人家留守。
 
“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
 
当年千烟洲流传的一句谚语,揭露了彼时恶劣的环境。千烟洲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日益严重,肥沃的红壤被冲走,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裸露的土地日渐稀薄,晴天的时候土地极度干燥,像铜一样硬;下雨天的时候,在雨水的冲击下,变得粘性强且松软易流失。
 
 
生态恶化导致了农民贫困,整个千烟洲一度毫无生机。
 
但如今的千烟洲,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下,蝉鸣、鸟叫与潺潺溪流不绝于耳,风吹过麦田与树梢,空气里都是花果清香的味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千烟洲?
 
01 重生之路
 
1983年,中科院南方山区综合科考队来到了千烟洲,也为这里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过对千烟洲资源条件的分析,科学家们把千烟洲改造的重点,放在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千烟洲设立了试验点。
 
 
针对自然条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田、坡、丘的问题,为此科学家提出构建立体农业生产体系。
 
治水
 
充分利用各小流域的丘间沟谷洼地,因地就势地新建或加高加固原有水塘。雨季有效地拦蓄山洪减少水土流失,旱季保证农田和果园的灌溉,同时还可在水塘中养鱼。
 
治田
 
由于水塘蓄水较丰,灌溉有保障,这样就将原来的一季稻改种为两季稻,同时改造低产田,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治坡
 
利用水塘周围比较平缓的坡地进行人工种草或开辟橘园,形成“草基鱼塘”和“果基鱼塘”,开辟丘陵地区“基塘”生产新模式。
 
治丘
 
在丘陵上种毛竹、湿地松、马尾松等用材林,幼树时林间人工种草,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初步改善了千烟洲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针对社会条件农村生活用柴不足等问题,科学家提出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千烟洲地处亚热带,沼气池每年的有效利用时间长达9个月,推广沼气化能最大限度上减少对柴草的樵采。沼气池的残渣和废水又是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这是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畜牧业是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灵魂。
 
如果没有足够的牲畜粪便提供,沼气池产气不足,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生活用能,进而有可能是丘陵植被再次遭受破坏。
 
另外,如果没有食草牲畜的发展相配合,幼林下种植牧草就成为了单纯的水土保持活动,没有经济意义。
 
恢复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农林复合经营。
 
初期在重建的果园中种植花生、芝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后期又在果园和森林中养殖乌鸡。确保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在扩大肥源方面,如果没有大量有机肥的充分供应,生态果园、农田、鱼塘的高产也也会受到影响。
 
02 千烟洲开发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如今的千烟洲,柴火早被清洁能源所替代,逐渐形成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米粮,畜牧水产相促进,加工流通两兴旺”为特征的“千烟洲开发模式”。
 
不过30多年,千烟洲被推选为里约热内卢的国际样板之一,联合国更是授予了全球生态修复“百佳”。
 
 
“千烟洲模式”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我国南方大面积红壤丘陵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可行性强的模式样板,而且为该区域的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
 
这种模式逐渐被当地农民采用,立体农业模式也已在当地处处开花。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
 
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
 
在丘陵山区耕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更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
 
在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
 
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
 
于是,在千烟洲形成了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的模式。
 
 
这种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千烟洲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3%,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10.9%,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有的地方还将千烟洲的开发模式进一步拓展,如种植生态油茶树、林中放养肉鸡、配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03 立体农业的作用
 
曾有不少人说,你去看看中国有多少荒废的土地,还发展什么立体农业,能把普通土地利用起来,就应该是很大的贡献了。
 
诚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中国荒废的土地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和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立体农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因为立体农业的内核并不止于此。
 
首先,立体农业可以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光能的利用率。
 
其次,立体农业可以在改善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同时改良土壤。
 
最后,立体农业可以改善生物群体的通风条件,提高物质的循环和利用率。
 
 
在高低错落的空间维度里,满足不同的作物之间的环境需求差异。所以立体农业并非是浪费资源,而是锦上添花。在原有的已开发土地之上,提升土地使用率与经济收益。
 
在我国,除了泰和县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还有另外两种立体农业模式:分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和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
 
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
 
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等特点,把洼地挖成鱼塘,再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这样做可以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图片来源: 《航拍中国》
 
鱼塘-台田模式主要针对华北地区,那里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适合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
 
将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可以抬高地势,同时在台田上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两相结合更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立体农业就像是一种生态功能的系统。
 
在正常农业结构中很难利用到的资源,在立体农业的模式中都成为了生态循环中的一环,“废弃物”被重新利用,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环境。
 
立体农业在全国各地的经典案例,都证明了其价值,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中国立体农业的大规模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金和技术支持,因地制宜的模式设计,都对农业从业者的实力和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1221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