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在采摘藤椒
![]() |
张平在介绍低温冷冻的鲜藤椒
2005年,张平四十出头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不到17岁的张平面对家中的奶奶和体弱的母亲不得不暂时放下学业,从此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他先后外出打工,从事机械行业多年,虽说挣些钱可以补贴家用,但除了自己的生活、交通费用之后,也所剩无几,何况远离亲人。后来干脆回乡,与郭丹一起合伙创办了机制木炭加工企业,收益明显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可不到三年,遇到上级环境治理政策,他就主动关闭停止生产。亲戚郭朝甫看着张平从小到大,不仅本份老实,而且好学、踏实、肯干,能够干成事,就叫他跟着自己学种藤椒,投身农业。于是他又跟着郭朝甫学习藤椒种植技术,到洪雅的藤椒企业帮助销售产品,学习加工技术。在这过程中,他发现,藤椒不仅仅是一个调味品,消费市场越来越好,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于是他决定返乡,从事藤椒种植。
![]() |
藤椒新品种育苗基地
![]() |
现代机械精选藤椒
对于本就十分贫困的张平来说,农村的房子都是“5.12”地震之后,享受国家补贴才住上的。要种藤椒,必须要有规模,他决定流转土地,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得到了爱人及所有亲戚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支持)。张平利用在外打工挣到的第一桶金加上从亲戚外借来的资金,于2017年,注册成立了“丹棱县麻婆婆家庭农场”,约上张宇、郭丹,三人一起合伙承租了石牛5、6、7组的几个馒头山及部分农田共200亩,先期投资30万元,给付土地租金、购买种苗、农资、雇请村民务工等。张平说:别看只有200亩土地,可这是102户村民的,最少面积仅0.03亩,几个山头上多少年来完全是不毛之地,我还是400元一亩租下的,光丈量土地我们就与村组干部8个人一起足足花了8天的时间,2018年土地租金加上村民务工支出,我就投资近15万元。去年下半年,张平又投资几十万元,办起了藤椒加工厂,形成了一个“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常年在厂里务工的农民有8人,多的时候有30多人在厂里就业,除了解决自己生产的产品加工问题外,还为本村及周边村社的老百姓提供便利。瞿超、郭大平今年就将自家生产的2000多斤藤椒卖给了张平的企业,他们说,以前要运到洪雅才能销售,还要增加运费,这下方便多了。
![]() |
带枝烘烤技术,大大节省采摘人工
长得有点“着急”的张平,由于过早挑起生活的重担,虽然只有30出头,却给人十分稳重、老成的印象。为了进一步把藤椒产业做大做强,亲戚郭朝甫又把他介绍给早有多年来往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全国知名的花椒专家叶萌教授,叶教授到现场看过之后,立即与张平合作,把他的家庭农场作为“产、学、研”标准化示范基地,随后又鼓励张平参加川农大的网络教育考试,要求他还要加强基础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张平不负重望,去年在眉山参加了统一考试,结果被川农大林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录取。他还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考试合格一科了。叶教授看张平勤奋、努力、踏实、肯干,越来越喜欢这年轻的小伙子,2019年,他又将最好的藤椒新品种种植在农场里,现已完成约12万株的新品种嫁接苗,且长势良好。
![]() |
高级农艺师邱学清(右)在育苗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张平说,通过双桥镇党委、政府引荐,他还结识了丹棱县退休的高级农艺师邱学清,经常向他请教藤椒栽培方面的技术问题,藤椒专业合作社常年聘请邱学清为技术顾问。今年他又成立了全镇第一个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涉及石牛、团林、桂香等村社,计200多户椒农。下一步,他要把新品种扩展到所有社员,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质量优的新品种,为合作社社员带来更好的收益,让大家共同走向富裕之路,还要把自己的家庭农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品茗、观光、垂钓、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旅结合景点,打造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