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精是化学合成会致癌?
大众之所以认为味精不健康的原因是认为为将是化学合成的。1908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在喝海带汤时发现汤的味道鲜美,为了弄清原因,池田教授开始进行研究。后来在海带中发现了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物质。通过各种研究并成功地将物质提取出来。
1923年风靡日本的“味之素”则传进了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则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将其命“味精”,从而使味精广为流传。
从此能看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这个名字一听似乎就是化学品,但像我们常吃的盐也是有化学名的叫做氯化钠,一个名字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单单是认为这个名字就认为胃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话,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而适量的味精其是对身体有益无害。
首先人的体重有17%是蛋白质,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谷氨酸占据20%。味精本身就是谷氨酸钠,在人体进行代谢时就会产生谷氨酸,由此可见,适量的味精并没有什么。
除此之外,谷氨酸还有参与类蛋白质和糖代谢的功能,对身体非常有益。当然像味精中所含有的叫谷氨酸钠较少,因此产生的谷氨酸含量也会少一些,对身体造成的养护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二、适量吃味精,既然有害,为何还有味精不健康的传言呢?
对于味精有害并不是近几年才传出的,早在1969年,味精对身体有害就已经被广为流传。1969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指出,“味精是中餐款综合症发病的源头”,甚至还特意做了一个实验,不过后来这篇论文就被指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因为当人注射超量盐水时,也会出现中毒现象。
只不过后续并没有人关注继续发展,从而认为味精会导致人体出现中毒甚至癌变现象,但这种认知都是错误的存在。
而所传的味精致癌也是假的,因为味精要在120度以上才会产生焦谷氨酸,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就算产出了,产的量是极少,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如果这么一丁点东西就能导致致癌的话,那真的就太小瞧身体的自愈能力了。过高的温度也只会使味精丧失鲜味而已。
鸡精和味精同理,当然有些人也会认为鸡精比味精更安全,这个认知也是错误的,因为基金本身就是在未经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而成。但不管怎样网络上的一些谣传都是假的,不要轻信。
结语:在生活中注意饮食,提高安全知识是一件非常正确的选择,但是大众也要了解一些正确的知识,不要盲目的听信谣言。听信谣言的结果就是导致现在许多家庭在做饭时不再使用味精,从而让自己吃不到好吃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