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国味都杨安镇——老味道里调“新味”

   2023-03-31 11870
导读

四十多年书写“无米成炊”传奇,杨安镇铸就“中国调料第一城”——中国味都 老味道里调“新味”上世纪90年代调味品售卖的场景腾达辣椒制品有限公司工人筛选辣椒集调味品博物馆、交易展示、科技研发、会展等于一体的

四十多年书写“无米成炊”传奇,杨安镇铸就“中国调料第一城”——

中国味都 老味道里调“新味”

上世纪90年代调味品售卖的场景

腾达辣椒制品有限公司工人筛选辣椒

集调味品博物馆、交易展示、科技研发、会展等于一体的小镇会客厅

□本报记者胥爱珍尹晓燕本报通讯员于东钧贾鹏

全国最大的香辛料深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年购销量占据全国调味品市场的半壁江山。乐陵市杨安镇是一座空气中、泥土里都散发着调味品香气的地方。

这座仅有5万人口的小镇,从事调味品及相关产业的人员达3.3万人。这里拥有267家调味品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同时还有上千家从事调味品购销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和门店。全镇调味品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220亿元。

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杨安镇调味品产业从一包辣椒面的小生意起步,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新时代,杨安镇人敢闯、敢干的本色不改,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预制菜新蓝海,抢抓直播电商新风口,逐浪新业态,在传承与创新中调制出产业振兴的“新味道”。

从一包辣椒面到220亿元产业

杨安镇人靠肩挑手扛,创造了“无米成炊”的传奇

每天早晨起来,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查看当天的调味品行情,已经成为崔建国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闻着调料香长大,调味品对他而言不仅是最熟悉的味道,更是为之奋斗的事业。

1989年高中毕业后,崔建国就跟着父亲一起打拼,现在,他的乐陵市福惠圆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年经营调味品达2万吨。

“别看今天杨安镇调味品产业规模这么大、经营品种这么多,40多年前最开始时,就只是加工、贩卖辣椒面。”崔建国说,在杨安镇,第一个做调料生意的人是安子李村的杜占臣。当年,杜占臣靠着借来的250元钱和50斤粮票,远赴东北跑来了第一份辣椒面合同,这也成了杨安镇调味品产业的发端。

1976年,30多岁的杜占臣还在生产队坚持上工,累死累活干一年,经常还要吃救济粮过日子。穷则思变。高中毕业的杜占臣千方百计想改变困境。借口弟弟在东北多年未回家,他向生产队请假说去看望弟弟,趁机在那里干了一年修补蒸笼的活儿,挣了1000元。其间他发现了商机:当地人喜欢吃辣椒,辣椒面紧缺,人们在商店前排长队买。回家后,杜占臣把情况讲给生产队支书,支书动了心,跑到公社找书记,得到了公社书记的支持。杜占臣壮了胆气,借了250元钱、50斤粮票,跟着公社坐垫厂业务员跑辣椒面合同去了,第一笔就签了1000元。靠着买辣椒加工辣椒面,大队第一年赚了2万元、第二年4万元、第三年10多万元……杜占臣在安子李村点燃了星星之火。

当时的乐陵农村,盖三五间土坯房也就需要一两千元,10万元对农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安子李村辣椒的香气,很快飘到了周围的村子。正当大家既羡慕又犹豫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大伙儿闯关东、搞经营增加了底气。以庞国平、崔俊良、张国昌、王加新、王绍华等为代表的杨安镇人纷纷出去跑合同、卖调料。很快,调料经营在杨安镇呈现了燎原之势。

“我们大崔村距离安子李仅2公里,受杜叔他们带动,我的父亲崔玉台是出去较早的一个,称得上是杨安镇调味品产业的创始人之一。”崔建国说,“老一辈人走南闯北,跑销路、购原料,风餐露宿、非常艰辛,也正是他们的拼搏兴起了这个产业。”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经过几年打拼已经有了不少积蓄、眼界更加开阔,一部分人顺势搞起了个体经营。当时的杨安镇政府也比较开明,为了方便村民外出跑合同,允许他们以镇办企业——杨安镇农副产品加工厂的名义外出跑业务,搞代加工。市场越跑越大。一些人不远万里到海南、广西等地跑原料,两广的砂仁、四川的白芷、海南的胡椒、新疆的孜然,都开始向杨安镇汇聚,再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进货、发货,便利的交通条件尤其重要。连接多条省道的杨安镇三岔路口,成为各村调料生意人的聚集之地。“1983年,我们家就在三岔口开了门市,前店后厂,调料市场逐渐兴起。”崔建国说,当时做调料生意的人们有个习惯:发货就放鞭炮,意在讨个好彩头。有几年,三岔口市场那一片,每天鞭炮声此起彼伏,红红火火。截至1991年,杨安镇三岔口市场开起了400家调味品门店,“中国北方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渐具雏形。时至今日,杨安镇已经发展成享有“中国味都”美誉的特色镇,全镇调味品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220亿元。

从掺杂使假“臭门市”到公司化品牌化发展

杨安镇人抢抓机遇“自我革命”,占领了全国调味品的半壁江山

有句老话叫“萝卜快了不洗泥”,粗放野蛮式快速增长埋下了质量隐患。杨安镇调味品畅销,走出了两三千名调味品业务员,一些经营者贪图眼前利益,干起了一锤子买卖。他们在加工、经营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把经商之道走偏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杨安镇调料一下子“臭门市”了。

“创业不易,毁业却在一夕之间。业务员去拉合同,人家一听是杨安镇的调味品,立刻拉下脸来,免谈。全镇的生意几乎做不下去了。”杨安镇老牌企业、山东庞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国平曾亲历过这一尴尬时期,他跟人家说他的产品“真”,客户就是不信。

“杨安镇的调味品市场不能就这样倒下,大家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厂子不能就这样垮掉!”以庞国平为首的经营者们认识到,再不改变这样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前辈们创下的产业、建起的市场将要毁于一旦。产业生存靠产品,产品生命靠质量,调味品产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走规范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个体私营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抢抓机遇,乐陵市决心重振市场,带领经营者走出困境,重拳出击,开展了一次调味品行业大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政府牵头相继成立了乐陵市调味品协会、乐陵市调味品行业商会,引导经营者走企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路子。

庞国平成了杨安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注册公司,给调味品上“户口”。他一改在三岔口市场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创办了乐陵市庞大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山东庞大食品有限公司),花7000元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晨益”牌商标,产品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

消费者起初并不买账,庞国平就在包装袋上印上自己的头像和“庞记”二字,跟业务员一起拿着产品上门推销,让大家先尝后买,如果吃出假货,就按包装袋上提供的照片、电话、厂址找老板。“假冒伪劣调味品对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破坏性是巨大的,我们用了3年时间,‘晨益’牌才重新开拓了市场,站稳了脚跟。”庞国平说。一次庞国平乘公交车,有位顾客认出了他:“你不就是‘庞记’的老板吗?你们家的调料好吃。”庞国平有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产品终于得到认可了。

“庞记”的“晨益”牌产品一打开市场,启发了原先不看重注册商标、企业化经营的同行。相继诞生了“陈记”“王记”“禹记”和一批调味品企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我们发展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迅猛发展。”崔建国说。

夫妻店起步的乐家客,固定资产发展到近亿元、日产各种调味品50吨;生产300多种产品的乐畅公司,凭借过硬质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调味料供应商;深耕辣椒产业,“一招鲜吃遍天”的腾达公司营业额连年增长,已超过2亿元;主营原料、大包装产品的福惠圆、云大等公司,成为康师傅、统一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杨安镇调味品逐步由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从创品牌到卖文化,管理经营也从“单挑独干”到开始转向股份、合资合作,诞生了很多像庞大一样的龙头企业,产生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放眼全国,每3包方便面中就有2包调料出自杨安镇,90%的火腿肠调料也来自于此,杨安镇调味品真正占据了全国调味品的半壁江山。

2018年4月,杨安镇政府牵头注册了“味都杨安”集体商标,凡是遵守乐陵市调味品协会章程的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一商标,护航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

从“调后代”异军突起到抢滩新赛道

杨安镇调味品从“新”出发,首创精神薪火相传

“这是我们新建的6000平方米车间,专门生产预制菜配料,眼下预制菜产业正成为新的市场宠儿,我们得抓住这个风口。”崔建国边说边向记者介绍新上的生产线。

在他看来,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正面临叠加机遇:预制菜产业是一片有待挖掘的新蓝海;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方式为发展带来新可能;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让企业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我们年纪大了,这些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年轻人来抢抓,杨安镇调味品产业需要‘调后代’们不断提味增鲜。”崔建国说,现在二儿子崔圣浩跟他一起经营企业,上新生产线就是听了二儿子的建议。大儿子崔琦在华盛顿大学毕业后,也回乡做起了进出口贸易,以轻资产运营模式助力杨安镇调味品“买全球卖全球”。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真能干出新样子。”乐陵市腾达辣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建锋深有感触。前几年,他把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卞彬彬劝了回来,卞彬彬回厂后试水预制菜调料,仅此一项年营业额就达到3200万元。

“我用10年才把辣椒产业做到年营业额过亿元,儿子的步伐明显快了很多,他的想法和眼界比我高一大截,这小子是干大事的料。”卞建锋感到很欣慰。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和时刻变化的消费需求,“调二代”“调三代”们在前辈的带领下,正以敢首创的精神从“新”出发,塑造新优势。

庞国平的儿子庞学辉回厂后,利用公司烧烤料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前三的优势和专业化产品研发能力,推出了黄焖鸡、黄焖羊肉等“傻瓜式”组合调料,成为预制菜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还专门成立电商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022年快递量更是达到500万件。

“调三代”刘增磊经营的山东神厨调味品有限公司,一改过去主营复合调味酱的模式,积极倡导中餐标准化,致力于为客户定制一次性能做出5万份团餐的中央厨房。

乐陵市金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军利的儿子卞金伟,创办山东虎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开辟市场,2022年最火的单品日销售6万单。

在“调后代”们的助力下,2022年,乐陵调味品年寄递量达到5041万件,成为德州首个年寄递量过5000万件的单类产品。

企业向“新”而转,党委政府的扶持也不断加力。

2022年,杨安镇党委、政府与海南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合作,成立了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实践“政府引导、国企注资、龙头企业入股、行业协会运营”发展模式,已有21家企业入股;日前,乐陵市调味品行业商会“牵手”北京市调味品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双赢发展。

与此同时,投资4.5亿元建设的调味品产业园一期10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建成,引进了华百邻、虎哥、恋味等9家调味品及调味品包装配套企业。“园区内的原材料集采仓储及物流(冷链)中心、预制菜食品工业园(中央智慧厨房)、小镇会客厅全部建成后,全镇企业可实现原料集采、资源共享,大幅降低成本。”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表示。

“党委政府的支持,政府、干部的‘敢为’,给了杨安镇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底气。”山东乐家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乐陵市调味品行业商会副会长王加新说,去年6月,德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导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乐陵市委市政府也提出打造食品名市示范区,“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调后代’们的人才支撑、企业之间的团结合作,大家不惧挑战,齐心协力开创调味品产业更崭新的未来。”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1521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