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成都开幕。本次大会与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同步举办。
大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大会以“农业强国 科技驱动”为主题,采用“1+1+13”大会模式,即1场高级别全体会议,1场展会,13个专场活动。聚焦粮食安全与农机装备、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绿色农业与食品产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等领域,围绕科技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先进经验与模式等研讨交流、分享经验、共谋思路。
在27日下午举行的高级别全体会议上,大会发布了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000项优秀科技成果。其中,超强筋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44”,2022年实打亩产达808.6公斤,再次刷新我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绿色高产优质新品种大豆“中玉303”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高密组统一区域试验(5000株/亩),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中畜长白半番鸭”是国内自主培育的第一个肥肝用番鸭品种,年出栏量超过2000万只,在国内肥肝市场的占比迅速提高到40%左右,打破了半番鸭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签约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农科院联合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相关单位共同谋划组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生猪、肉牛、茶叶等15个产业专家团,实现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全覆盖,常态化、成建制、全天候服务稳产保供,为解决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提供科技支撑。会上,还为8个新成立的产业专家团依托单位举行授牌仪式,为团长颁发聘书,为工作站代表授牌。超过24个重大项目在大会现场进行成果转化和战略合作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