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元阳开幕

   2023-12-04 元阳县融媒体中心400
核心提示: 12月3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元阳县开幕。  本次大会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促进

  


 

 12月3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元阳县开幕。



  本次大会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积极研究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与途径,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生林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是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盛事,为从事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位代表紧紧把握好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良好机遇,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问题,齐心协力,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县委书记张喆致欢迎辞指出,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是我国“农遗”领域的领头大会,围绕农业文化遗产地生物多样性评估、多功能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与多方参与机制建立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力促进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探索了新的方向。本届研讨会落户元阳,既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更是对元阳干部群众的鞭策和鼓励。通过这次大会,搭建研讨交流平台,汲取真知灼见,将为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将带动更多的群体来关心关注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将推动哈尼梯田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创作出的大地雕刻杰作。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6月,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这10年,被誉为“雕刻在大地上的诗行”的红河哈尼梯田身披世界文化遗产的至高荣誉广为人知。十年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保护与开发,全力守住了哈尼梯田遗产区的绿水青山,护住了“四素同构”生态系统,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联通、同频共振的道路,在新时代红河大地上,汇聚起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发展的强大力量,走出了一条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新路子。如今,哈尼梯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如诗如画。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先后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生态红米之乡等殊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


  本次大会还设置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多样性及其传承保护”专题论坛和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生论坛”等2个论坛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资产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评价与景观休闲农业发展、传统农业系统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等3个分会场,50余位专家学者将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报告。(李少福 肖琳平 林嘉睿 李美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1641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