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针对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这一规定,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与此同时,《通知》指出:
2.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除了对预制菜范围做出界定以外,《通知》还强调企业使用预制菜应当告知消费者,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项《通知》提出了建立冷链运输储藏环节的标准,并表示要加强预制菜产品的审查、检查、抽检等环节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
近年来消费者关心的预制菜产品的安全性、质量问题,或许有望得到解决。
饱受争议的预制菜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预制菜备受大家的欢迎。只需简单加热或拌配即可食用,十分方便快捷。但是预制菜的营养价值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让预制菜备受争议。
受牵连的还有小杨哥、东方甄选两大头部直播间。
两天后,东方甄选和三只羊网络(小杨哥旗下MCN机构)陆续就“御徽缘梅菜扣肉”一事致歉,并发布了详细的情况说明。双方均表示为消费者先行垫付退款。
而由于预制菜产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市场上的预制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
图源:微博
如今《通知》将预制菜的范围界定清楚,让预制菜有了更清晰的归类。近年来预制菜行业乱象问题频出,各方对预制菜也争论不断。这是预制菜被上升到国家层面重视的直接因素。
针对预制菜问题,今年1月底,就有媒体消息称,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而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的出台与预制菜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密不可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预制菜行业的各类问题扰乱了产业秩序。
预制菜需要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万亿市场引来了众多资本的追逐与热捧。从农业、食品加工、餐饮,再到电商、物流等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纷纷入局。
一个月后,当时的盒马CEO侯毅强调,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逆,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只要把预制菜做强做大,商超结构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盒马原CEO侯毅
京东方面,同样在去年4月,京东超市宣布预制菜为重点趋势品类,并推出倾斜资源扶持、独家菜品定制和成立独立团队三大举措,计划三年打造20个年销售过亿品牌、5个年销售过5亿品牌。
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预制菜无疑是发展的“第二曲线”。由于生鲜品类损耗率较高,而毛利率偏低,因此盈利能力更难。相比之下,预制菜的毛利率和客单价普遍更高,盈利空间也会更大。
此外,预制菜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预制菜品类的集中度过高,导致市场上的产品缺乏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