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改革开放40周年 | 双流农村变化翻天覆地 农业经济翻开新篇章

   2019-01-30 35970
导读

改革开放40年来,双流农村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普通粮油生产到特色种植再到创意农业及农商文旅融合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广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双流农村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普通粮油生产到特色种植再到创意农业及农商文旅融合……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广大农村群众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连同经济效益、生活质量以及经营理念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故事

草莓园哺育大产业

作为双流草莓科学技术协会理事长,赵文平这个40出头的双流现代农民颇为自信,“我们将发挥产销一条龙优势,以点带面在省内发展草莓种植一万亩以上,解决各地劳动力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每亩收入3万元以上,树立草莓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带动更多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7月,尽管是草莓“空档季”,但在黄龙溪镇嘉禾村,百安草莓园依然不时有游客光顾。

见到园区主管石富军时,这位年过半百的庄稼汉颠覆了记者对农民的印象——一身西装革履,手持对讲机,指挥着现场。

“侄女、侄女婿才是老板,我是打工的。”老石告诉记者,因工作负责,他的工资在5000元以上。“一个老农民,挣这么多,可以了。”

 

回忆改革开放之前,老石感慨良多。“那时,种传统粮食作物,在田间地头忙碌一年最多只能解决温饱。如果家里劳力少,还得吃‘救济’。”今昔对比,老石直言,小赵他们这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没有想到,他一年到头开车、坐飞机东奔西走,好像‘不知不觉’就把百安草莓园经营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黄龙溪镇华严村4组村民、出生于1976年的赵文平是黄龙溪“百安草莓观光采摘园”业主。他就是石富军引以为傲的侄女婿。

赵文平上世纪90年代中学毕业后,一直跟着长辈一起做农资生意,在为黄龙溪、煎茶等地农户送货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农业生产知识。从2010年起,经商多年的他开始“下田”干农活。

务农之前,赵文平就进行了行业考察。他发现当时草莓生产基地主要在东山丘区,而双黄路沿线是草莓种植的“真空地带”。“把草莓生产引向坝区,借助古镇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搞采摘体验游,应该能够抢占先机。”

2012年5月,赵文平、徐红、陈燕丽等5位黄龙溪村民筹资30万元,发起成立了双流县黄龙溪百安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嘉禾村租了53亩地,开始了草莓创业之旅。

凭着做农资生意建立的关系及多年来积累的农技、营销知识,务农6年来,合作社草莓种植顺风顺水。见小赵“种草莓吃到了票子”,黄龙溪镇嘉禾村和古佛村89户村民找上门来,自愿将120多亩承包地按每年1200斤大米/亩折价入股,至此合作社土地面积扩大到近200亩;作为合作社“掌门人”,赵文平依托种植基地投入200多万元,把传统的草莓大棚改造为智能大棚,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2013年百安草莓观光采摘园建成后,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草莓观光采摘”主题家庭农场7家、面积1000多亩,带动该镇农家采摘餐饮增收约800万元。

“以去年为例,合作社实现利润约480万元。总结过往,坚持多元化创新是我们成功的秘籍。”2013年以来,赵文平等人一直在这方面不懈探索:先后引进红颜、章姬、黔莓、法兰地等不同口味的新品种草莓,尽管其最贵的草莓每公斤150元,但仍广受消费者追捧。随着香橙味、巧克力味等果味草莓在此不断推出,既满足了都市人的“口味”追求,“口碑效应”又提高了园区产销效益;赵文平带领合作社顺势在全省各地扩建基地,繁育脱毒草莓种苗。目前,“百安”旗下合作社及农业公司常年可生产草莓穴盘苗100万株、裸根苗2000万株,草莓鲜果600吨,组团式平台化销售草莓鲜果则高达3000余吨。由于重视产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其脱毒草莓种苗、商品草莓远销省内外,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务工400余人;园区还长期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杭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请进来”之后“走出去”,“百安”是全国草莓技术服务人员“输出大户”,每年派出30多位技术服务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草莓种植、园区营销等技术服务。这种常态化交流在迎接市场挑战中收到了“抱团取暖”实效,促进了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前景

现代农业竞风流

双流长期以小麦和水稻生产为主,粮油作物播栽面积常年保持在70万亩以上。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像赵文平这样的致富带富能人,全区各地比比皆是。他们的成功,除了其自身实干、巧干,政策的扶持对其助力颇大。”区农发局农村经济管理科负责人刘向东介绍,40年改革开放带来农业经济巨变: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逐渐解决了农民吃饱饭问题。90年代税费改革让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2008年,双流率先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适度规模经营的都市现代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精彩呈现。“眼下,我们正着手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以期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产权要素,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区农发局种植业生产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刘飞介绍,目前全区有粮油作物30万亩次、果蔬15万亩次。“这意味着历经40年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双流农业业态日益丰富,也夯实了草莓、蓝莓、葡萄等特色产业和高端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据悉,截至去年,全区已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庄)新型经营主体447个;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认证88个,成功创建双流冬草莓、双流二荆条辣椒、双流黄甲麻羊、双流永安葡萄4个地标产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多元。

谈及成效的取得,刘飞表示,这得益于近10多年来我区坚持以“一园一带”为载体,初步构建了空港精致农业生态圈;随着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优化,我区农业向精品、休闲、智能转型升级明显提速。

 

在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依托海吉星电商孵化园、康源生鲜创新创业孵化园,汇众、康绿鲜、牧山花果、联想蓝莓等农旅互动综合体初现雏形,就在都市人在“天然氧吧”闻香、品果、观景、采摘的同时,新型农民们通过一个个创意加农商文旅融合的“杰作”,把“肥水”留在当地。

在双黄路沿线、锦江流域,我区依托黄龙溪现代农业创意博览园,打造都市田园会客厅。随着华侨城等实力企业大手笔投入,彰显“黄龙见水、溪通古蜀”深厚底蕴的“十里八湾·黄龙溪”渐次呈现。伴随基础设施升级配套的强化,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融入草田花海、趣味农耕,乡舍农居、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多元素的全新农创公园,辐射带动了黄龙溪、永安2个镇17个村(社区)发展农业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业附加值,推动了我区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国内一流的“文化休闲农业城镇化”新型休闲农业典范正在该区域呼之欲出。

俯瞰双流大地,草莓、蓝莓、葡萄、梨、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分布在成新蒲沿线、锦江流域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区域,有了产业依托的数百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宛如百花园星罗棋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双流人致力于集思广益,谱写“乡村振兴”美轮美奂的双流篇章;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我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纵深推进,为这座正在建设的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增色添彩。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905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