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越来越多人查出癌症,味精是罪魁祸首?是真的吗?

   2023-03-15 7490
核心提示:日常生活中,想必大家对味精再熟悉不过。以前我们国家几乎家家户户做饭都少不了味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味精从原先的“家中厨房不可或缺”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谷底,鲜有人问津。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日常生活中,想必大家对味精再熟悉不过。以前我们国家几乎家家户户做饭都少不了味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味精从原先的“家中厨房不可或缺”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谷底,鲜有人问津。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味精致癌论”!


一、越来越多人查出癌症,“味精”是罪魁祸首?

19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池田菊苗正和家人一起吃饭,吃着吃着,他发现今天的饭菜和平时不太一样,味道异常鲜美。正在思考间,他发现今天的汤里比平日多了很多海带,身为大学化学教授的池田菊苗立刻意识到,这些海带里一定潜藏着某种能够让食物变得鲜美的物质。



于是,吃完饭后池田菊苗马上在实验室展开了对海带的研究,之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实验提取,他终于在海带中提取出了一种物质,这就是后来的味精。


而这种提取物就是谷氨酸钠,它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鲜味,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改善其质量,因此,这种物质随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随着其逐渐被大众认可使用之后,大家发现,长期食用味精的一些人,常常在饭后会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后来经过一些研究发现,导致人们出现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味精。由此,关于“味精有毒”“味精致癌”等一系列的流言也开始流传开来,味精也从此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及科学家们对味精深入研究后发现,之所以一些人食用味精后会出现不适,是因为其中的谷氨酸钠。当人体过量摄入谷氨酸钠后,其在人体中产生的代谢物,可能会过度抑制神经系统,从而可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心慌、肌肉痉挛等症状。


换言之,只要味精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就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且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表明味精具有致癌性。


至于说,部分人说的味精在加热到100°C以上后会生成致癌物焦谷氨酸钠,则纯属讹以传讹,子虚乌有。实际上,焦谷氨酸钠并不具有致癌性。


焦谷氨酸钠虽说没有致癌性,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会让味精失去鲜味。因此,大家在使用味精时,应当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温度保持在70~90度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才能很好地发挥味精的效果。



二、谷氨酸钠,其实对人体也有一定好处

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碱性氨基酸,又称为味素、鲜味精、谷氨酸,谷氨酸钠是一种具有鲜味的物质,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进食欲


谷氨酸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增进食欲。因为它可以增强肠蠕动和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


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吃含丰富谷氨酸盐的食物如:香菇、木耳等富含谷氨酸的食物;韭菜、豆芽等富含谷氨酸盐的蔬菜;萝卜、花生、黄豆、豌豆等富含谷氨酸的水果和豆类。



第二,增加肌肉弹性


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谷氨酸盐,促进肌糖原合成。在运动后吃些含有谷氨酸钠食物可以起到补充肌糖原,增强肌肉收缩能力,使身体机能加快恢复等作用。


第三,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谷氨酸钠在人体内转化为谷氨酸后可以参与蛋白质代谢过程,并能促进钙、锌等微量元素在体内吸收利用,使细胞功能更加活跃,进而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三、味精虽说不会致癌,但为何还是建议要少吃?

味精本身并没有被证明会直接致癌,但过度食用味精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味精食用过多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尤其是对于肾脏的负担。长期摄入较多的味精,就会加重肾脏负担,引发肾脏疾病。


此外,由于味精是高盐的食品添加剂,摄入过多的盐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有些味精为了能够提高鲜味,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加一些核苷酸,人体摄入过多核苷酸,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因此,为了保持健康,应适量摄入味精,避免长期过量食用。



四、比起味精,这两种食物却是“致癌高手”

1、霉变类食物


霉变的食物,在霉变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出一些有毒有害的霉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致癌性的物质,其致癌力是砒霜的68倍。


研究表明,黄曲霉素是一种产生于多种环境中的真菌毒素。通常情况下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中,而这些谷物往往含有大量水分和淀粉等成分。


黄曲霉素不仅会影响一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干扰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产生致癌作用。此外,黄曲霉素还具有强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多种特性。



当人们食用了被黄曲霉素污染过的食物后,就会将毒素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系统而损害人体健康。


中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玉米制品,例如米粉、豆腐等,与肝癌的发生率明显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肝癌患者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一项来自台湾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增加胃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胃癌患者中黄曲霉素的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槟榔


槟榔是一种含有生物碱、香豆素、鞣质等成分的植物,常被人们咀嚼或咽下。其中的生物碱成分是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槟榔中含有大量的烟碱和烟碱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刺激口腔、舌头和咽喉部位的神经,引起舒张和收缩,使人有兴奋和麻醉的感觉,长期咀嚼或吞食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引起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台湾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嚼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风险是不嚼槟榔的人的3至13倍。槟榔和烟草一起使用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而印度的研究表明,槟榔是肝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经常嚼槟榔的人罹患肝癌的风险是不嚼槟榔的人的2至3倍。基于医院数据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槟榔嚼食者肺癌的患病率比非嚼槟榔者高出2.8倍。


这些临床数据表明,槟榔的致癌作用十分明显,不仅会增加口腔癌、肝癌、鼻咽癌的发生风险,还会增加肺癌等其他癌症的风险。


此外,槟榔中还含有亚硝酸盐,这也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使用槟榔会增加患上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五、总结

对于槟榔、霉变食物等这类食物,自然是提醒各位朋友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尽量避免。但这也并非说,这些食物若稍微吃了一点点就一定会致癌。


吃了所谓的致癌物,得癌症的几率因人而异,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个体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一般来说,长期、大量地接触致癌物,或者暴露在高剂量的致癌物中,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致癌物并非一定会导致癌症。很多致癌物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但只有在长期接触且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此外,癌症也不是由单一的致癌物质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就算摄入致癌物质,也不一定就会得癌症。


但为了预防癌症,还是应该尽量减少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和筛查。同时,应该注意科学合理地处理和使用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以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jindi.com/news/show.php?itemid=1508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